发布时间:2022-10-13 09:38:05来源:励普教育综合
书法是汉文化特有的艺术,字体有如个人的一张名片,折射出书写人的内涵情趣品味。能在不经意中赢得他人尊崇。从笔画中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泛舟历史,了解历代书法大家情怀、趣事,树立良好的人生学习榜样;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
在写字时经常会接触很多美的诗词、警句以及名人名言,这样积累多了,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汉字书写讲究结构,讲究笔势、讲究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把字写好,精神必须十分专注,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
在临写名人字帖、欣赏古帖过程中,对书法艺术这一领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开阔了视野,又发展了能力。
广州荔湾有实力强的书法培训机构吗?秦汉胡同于2002年开始创业,旨在将中华较基础的三个部分,即国艺丶国文丶人文通识,藉"听香读画,吃墨看茶"的极致艺术空间,依托拥有全球化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具备传统文人扎实通识素养与学术能力的教师,向现代家庭,向全世界传播分享中华文化精粹,把中国心交给中国文字,让世界柔软。秦汉胡同率先倡导教育为通识教育,并开创了国艺、国文、人文通识三位一体,即三画齐备、大者君子的教育学术与实践,成效华茂。
学习书法的核心细节:
1、书法学习需要时间的增加。
虽然书法讲究悟性、天赋,这些先天的东西其实个人都差不了多少,较终还是落实到比耐心,比时间的投入上。耐心就是要做好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准备,深刻领会书法的精神,要对书法有感觉,或者说要“来电”。这个需要很多时间的投入,去不断的领会的。
2、学书法要深入传统
只有深入传统,真正领会了传统的精神,才会深切爱上书法。传统对于当代来说,不是枯涸的,它的资源仍然新鲜、活泼。对于传统的挖掘程度和理解的不同,可以开出不同的书法走向。
3、传统文人书法的审美
清代的碑学运动,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在帖学系统之外建立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审美世界。其实,碑学虽然讲究奇趣、古趣,他们的格调和品质仍然是在传统之中的,可以说仍然符合传统文人书法的审美的。我们看清末民初的碑学大家,如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等等,他们的书法突破了传统帖学,但是格调和品质仍然依归传统。
4、书法的正脉
书法的正脉乃是魏晋以来到明清书法名家构成的巨大的谱系,就是帖学系统,包括帖学的笔法以及帖学所崇尚的审美价值,即格调和品质。但是帖学在宋以后为什么衰弱了呢?具体原因有很多。
其一:范本的差异性太大。
刻帖的流行一方面扩大书法群体,而一方面也引起了诸多误会和混乱。刻帖的不断翻刻,离原本会越来越远,后人学刻帖,难免有雾里看花的遗憾。这个是资料的限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完全可以突破古人资料匮乏的尴尬局面,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学书法的有利条件。
其二:宋以后楷书的意识太强,可以说深刻影响了行草书的创作和审美。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文字就在走规范化道路,这个大概和印刷术有关系。唐之前,文本的流传都是靠手工抄写来完成,对于每个阅读者来说,每一个文字都是新鲜的、不同的。但是在唐以后,印刷术的流行,带来了美术字在印刷行业的大量运用。
美术字就是规范字,如宋体,虽然刻工的不同会让规范字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规范字确立了一个标准的书体形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天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一模一样的标准形式,这种规范字的阅读,深刻影响了书法家对于书法创作的理解。这些规范的字体会逐渐在阅读者的心里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字的某种写法就是的,字的笔画安排符合某种规范就是的,等等等等。而这些心理定势在魏晋人那里根本没有。魏晋时代的书法远绍汉代。
我们一开始就被灌输规范化的审美。这种审美的较终结果就是馆阁体的出现。明清的帖学笼罩在馆阁体的阴影之下,奄奄一息。帖学的较后一位大家就是明代的董其昌。但是,我们看到董的书法结构平正(正是楷书影响的结果),笔法单调。出色的就是墨法和格调。而到了清代,更没有帖学大家。对于我们来说,困难也许更大。我们面对的是极其规范的阅读文字,同时离魏晋时代有千年的距离。这些都给我们领会古法造成了困难。
更多培训课程: 广州荔湾区秦汉胡同书法培训 更多学校信息: 广州荔湾区秦汉胡同教育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