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09:37:16来源:转载
孩子从小学步入初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他们的成长给家长带来一份喜悦,也让很多家长有一丝忧虑和困惑。初一数学教材难吗?如何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也许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
小学与初中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一下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巨大差异:
1、知识内容不同
(1)初中知识系统化,知识前后衔接度高,强调初一要打好基础和连续学习的重要性。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从“算数知识”到“代数思维”的跨越。
(3)初中的学习任务加重,科目增多,内容难度加大,知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越来越强,初中一节课等于小学三节课。
2、学习习惯改变
(1)小学重结果,初中重过程:强调小孩思路完整性和良好书写习惯。
(2)初中重视记笔记:课程容量大,需要记下课堂重点,帮助复习理解。
3、竞争压力增大
(1)学生进入好的学校好班后,竞争压力陡然增大,初一数学90分排在班里40名外。
(2)好的学校好班内大部分学生已经提前学习,很多学生会在两年内学完初中内容。
(3)初中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认知能力、学习动机、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同学之间竞争激烈,承受小学所没有的学习压力。
4、压力增大
中考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虽然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要面临人生第一大考,中考,学习的意义和小学截然不同,考一所好学校更不容易。
初一的衔接很重要
尤其面对难度逐渐提高的数学,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很好,可一到初中成绩就出现滑落,甚至厌学的情况。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课程数量急剧增加,课程难度猛然变大,很多同学很难适应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尤其是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数学。其实,初一是打好数学基础、奠定数学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初中三年级非常重要的入门年级。初一的基础打的牢固与否,直接决定了三年后的中考水平。
何为衔接?衔接何用?
接触到的初一的学生,常听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一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对此,应让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01
内容的衔接
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由此看来,初中数学内容对学生有了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这对于刚由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开始初中每章节新内容之前,补足知识背景、做好新旧知识连接,才能有效弥补小学初中内容交替时期产生的脱节,同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02
教材的衔接
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强,结论直接得出,容易记忆。而现在初中教材叙述较为规范、严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课上老师点拨重点,课下学生自己探索和总结。对于初一新生来说,由“把手教”改为“自己学”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和方法上的磨合。比如:读书分层次,通过多次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书本不感生疏;多举实例,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直观性;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提高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兴趣的培养渗透在整个学科学习的方方面面。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投入和兴趣则是隐性的,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进行发掘,取决于个人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考试环境的影响。
03
思维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更以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黑夜里的北极星,使人们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