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励普教育 > ://m../职业资讯 > mpa是什么意思 培养方式怎样  正文

mpa是什么意思 培养方式怎样

2023-05-16 15:26:58来源:励普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mpa是什么意思 培养方式怎样,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资料图片)

  MPA是什么意思?MPA,单独看这三个字母,很多人并不知打它代表什么,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识,那MPA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mpa是什么意思

  公共管理硕士(英文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一、词条概要

  公共管理硕士,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理人才。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

  二、定义

  公共管理硕士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三、起源

  xx大学申请新增MPA专业MPA作为一种国专业学位(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并且被明确提出来并付诸实施,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是在美国.美国的公共行政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发展与美的公共行政发展史密切相关。

  在公共行政或管理开启之前,美国对公务员的选用的传统做法是:政府可以交给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与培训的普通公民来操作,政府工作人员的作用以政治倾向而非以功绩或能力为标准,它导致政府无能,失职,因此不得不实行改革。

  1924年,锡拉丘兹大学,该校新成立了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同时启动了美国第一个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计划,面向公共行政或管理领域,创办了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课程。

  继锡拉丘兹大学首开MPA教育先河之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伍德威尔逊国际事务学院先后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也启动了MPA教育计划,开展了MPA的教育培训,从美国公共服务培训学校算起,美国的MPA教育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四、学科基础

  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是作为公共部门管理及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公共管理学及公共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研究领域的视野、范围、理论和方法论不断地发生改变,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特别是当代(70年代以后)的公共管理学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已大异其趣。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渊源来自于政治学、法学和财政学等学科,其思想基础则是由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尔逊在1887 年所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是西方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这篇文章对公共行政学的对象、性质、方法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作出规定,是该学科的纲领性文献。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1911 年所写的论官僚机构或科层制(即建立在文官制度基础上的政府体制)的论文则对后来公共行政学研究以正式的政府体制为焦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共行政学的形成也受到了(工商)管理学的强烈影响,即受到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示范性影响。早期的公共行政学者将泰勒(Fredric W. Talor)的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并利用和发挥了法约尔(M.Fayol)等人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思想。

  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由于政府改革、科学管理运动和政治学中的新学科方向的推动,公共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开始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1926年同时出版的两本教科书:一是怀特(Leonard D.White)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学原理》。与此同时,公共行政学的制度化建设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发展,从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生教育项目以及公共行政学院。

  二战后,随着政治学领域中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的兴起,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公共行政学传统因其内在的缺陷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例如,罗伯特·达尔(Robert A.Dahl )在“公共行政学中的三个问题”(1947)一文中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忽视规范价值等方面的批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在《行政行为》一书中对传统行政学所提出的行政(管理)原则所作的批评。尽管这样,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支配地位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衰落以及“后行为主义”的“新革命”的出现,公共部门或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以及“新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主导地位终结。“新公共行政学”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的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然而,由于“新公共行政学”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贯性,并未最终生根立足,未能最终立足而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

  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而成为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研究领域新范式的是政策科学。政策科学力图克服传统行政学的一系列弊端,要求将科学知识、方法与公共决策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提倡一种以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的公共部门或政府研究领域的新“范式”。政策科学提倡跨学科、未来研究,提倡以问题为焦点而不是以学科为焦点的知识产生方式,并以行动取向,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的高度统一。这种新范式吸引了大批的研究者,在70~80年代极为盛行,导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院的衰落,许多著名大学将原来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所或学院改名为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学院,或新开办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学院(研究生院);即使保留公共行政学名称的研究所或学院也大量增设公共政策方面的课程或在公共行政学课程中大量增加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

  湖北大学首届公共管理硕士开学典礼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公共管理实践以及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公共部门及政府部门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突破,即(“新”)公共管理学“范式”开始出现。它不仅是一种新的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更广泛和综合的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突破了传统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研究之中。例如,它从现代经济学中吸取“经济人”假设、市场竞争、成本—效益分析、交易成本等当作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利用了当代(工商)管理学的成就,将绩效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合同雇佣制、绩效工资制等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之中;它把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对于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过程的研究成果以及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溶合于公共管理的理论之中。

  由此可见,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的变化——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政策科学再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突破。应该说,这一领域的名称并不是统一的,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如“公共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事务(学)”(Public Affairs)、“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Policy Sciences,Public Policy )、 “公共管理学”( Public Management)等等。但在不同时期常用的名称有所不同:60 年代以前一般称为“公共行政学”,七八十年代流行“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80年代中期以后又出现“公共管理学”这一名称。

  五、培养方案

  方案简介

  MPA 学位是建立在公共管理及政府研究领域(学科)基础上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它的英语名称是“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ster of Public Affairs”以及“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P)等。MPA项目专门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培养公共服务的高级人才,与MBA (工商管理硕士)为私人部门尤其是公司企业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相对应。下面,以美国为例,介绍国外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培养目标

  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generalist education),它的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级)职员。MPA 研究生教育项目要为学生提供这一项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事务与国际事务学院MPA 项目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通才——那些能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处理复杂公共问题的高级人才。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PA项目的培养方案是这样规定的:MPA 学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职业(Professional)学位,它主要(而非绝对)是为那些打算去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中的公共服务就职者而准备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它的MPP 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公共部门的政策分析者和领导者;通过一个严格的二年制训练计划,为未来的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管理者准备其职业所必需的广泛技巧和概念框架。密歇根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学院)MPP项目的培养方案规定:“MPP的目标是为有效的公共政策实践建立起智力框架并提供分析工具,它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情况

  MPA及MPP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各校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及去向相符。这些MPA学位获得者的就业背景十分广阔, 主要是在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从事公共服务工作,也有少数在私人部门(公司、企业)的行政部门就业。地方、州、联邦政府机构,非营利的公共组织(各种协会、基金会、工会等),思想库或咨询公司,公司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是MPA毕业生就业的四个主要机构。

  学制

  MPA及MPP是一种应用型而非学术型的研究生学位,是一种职业研究生教育项目。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学制较短,一般在两年以内(有二年、一年半、一年、甚至6~8个月)。MPA及MPP的类型有全日制(full-time)、在职(mid-career)或业余(part-time)以及公共管理与他专业如法律、商业管理的联合学位。学制的长短与这些类型有关。全日制的MPA及MPP项目一般为一年半至二年。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MPP的学制、哥伦比亚大学MPA的学制、密歇根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MPP的学制都为两年; 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MPA的学制为一年至一年半。在职培训类型的MPA项目学制短一些,往往在一年以内。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在职培训也授予MPA学位。

  培养方式

  MPA项目的培养方式一般是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调研、实习相结合,课程学习占去大部分时间,大约2/3时间,问题研讨和实习约占1/3时间。

  学位要求

  MPA及MPP学位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及参加规定的活动(如研讨会和实习),取得所要求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拿学位(少数大学规定要写毕业论文,但多数大学没有论文要求,有的大学还有资格考试)。各大学对课程及学分数的要求不同,差距较大。就90年代初中期美国的情况看,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对MPA学位的要求是:学生要获得MPA学位,必须满足如下四项要求:修完4门核心课程,修完另外批准的12 门课程,一个批准的夏季实习和MPA资格考试。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MPP项目的要求是:在两年的脱产学习中,它的候选人必须修完18个学分(18门课),其中10个必修课学分。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的MPA 学位要求修满40个学分,由13门课和一个学分的公共事务研讨班组成,这13门课程的学分分布是:核心课程25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9学分, 选修课6学分。奥古斯丁的德克萨斯大学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的MPA学位的要求是:在二年的脱产全日制学习中,完成53个学分,包括五个方面的课程:7门必修的核心课程(21学分),3~4门选修课, 持续两学期的政策研究项目,暑假实习,职业报告或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

  尽管国外尤其是美国大学的MPA及MPP的课程设置是随公共管理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且各国、各大学所侧重的课程也不同,但是各国大学MPA的课程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 即有一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就90年代初以来美国MPA项目的课程设置来说, 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核心课程(Core courses, 相当于我们的学位课),一般包括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课程;(2)选修课, 即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或主攻方向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而选择一组课程(一般围绕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质领域选择主攻方向);(3)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习与研讨班, 主要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践中,获得在真实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的能力。

  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项目的课程设置(1993~1994)

  (1)必修课

  经济学:应用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

  分析学:(面向行政管理者的)分析方法,(面向行政管理者的)数据分析;

  管理学:管理公共组织,民主社会中的治理:政治管理与组织战略,公共和非营利的财政管理;

  谈判、领导与伦理:谈判分析,执行领导:团体资源的发动,政府伦理学。

  (2)主攻政策领域(专业方向)

  商业和政府,司法审判,能量和环境政策,健康政策,住房和社区发展,人类服务(人事管理),劳工与教育,国际事务和安全,国际政治的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财政,政治与公共政策,科学与技术,交通,城市经济发展。

  (3)政策分析实习(APE)

  六、在中国

  简介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应:积极稳妥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和国务院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标志着MPA教育在中国正式启动. 2001年2月9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联合发文,成立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月22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其常设执行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担任MPA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纪宝成校长担任指导委员会的第一副主任委员,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立言担任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

  首批MPA试点院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03年新批MPA培养单位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MPA培养现状

  自2001年10月首届MPA招生开始,2001级,2002级MPA共计招收了7000余人,2003级MPA招生完成,曾经据估计录取近4000人.2004年10月,全国47个MPA培养单位开始新的MPA招考,届时全国拥有MPA试点培养单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将达到24个。到目前为止,全国首批MPA试点院校已有多所学校的部分MPA学位论文已经通过答辩,中国自己的MPA即将踏上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MPA教育已在中国变为现实。

  七、贡献

  1、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位,填补了中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个空白。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3、开拓了中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领域,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4、促进了高校知识整合,学科与资源的重组。

  5、加强了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了知识的创新与融合。

  6、沟通了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又一联系渠道,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7、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造就着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8,、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

  9,、MPA对全社会有示范作用,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模式。

  10、MPA正在塑造着一个新的群体———中国MPA群体。

  八、报考条件

  2011年MPA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该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2012年MPA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专科毕业后5年或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九、联考时间

  一般来说报考时间是每年7月份上旬网报,中下旬是现场确认。

  考试时间是10月最后一个周末。

  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全国联考,2012年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合为一门。因此mpa考试安排一天考完。

  MPA考试科目改革及影响

  MPA考试科目合并,考试时间合并了,由原来的分科目考试,1天考试时间,缩短为180分钟之内考完,主要改革是在公共管理基础,之前是150分,现在只有100分,改革之后考生要面临以下问题:

  A:改革之后科目融合,但是考试分值缺变化不大,考试时间减少一半,这说明MPA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题量会明显加大,但考试时间又很短,那么也就是对考生的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要求提高。

  B::改革之后,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从公共管理基础文科类,到高数、逻辑理科类,再到公文写作,考试科目的融合需要考生在180分钟之内不断的转换思维,这就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更熟更透,要求提高,难度加大。

  C:行政学和管理学占优势的考生,不能再像以前的MPA考生那样,去靠公共管理基础的150分作为拿分重点,更加考察各位考生的综合能力,改革之后,英语,综合知识,公共管理基础都不能偏科。

  考试语种为俄语的考生,限报天津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考试语种为日语的考生,限报天津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宁波大学。

  十、解题思路

  1、把文字材料翻译成数学语言。

  数学的语言是方程、等式或不等式,把题目中出现的每个变量都用X,Y,Z等未知数代替,再从题目中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多数初等数学题都变成了解线性方程。

  2、联想。

  对题目中出现的式子要展开联想,搜索记忆库中的导数、积分、数列等等中的公式,看它与哪个公式“模样”比较象,就朝哪个方向去思考。

  3、简化。

  题目中的式子可能很复杂,我们可以把相同的东西用一个新的变量代替,复杂式子中的简单关系就显现出来了。

  4、搭出思维的框架。

  就象写文章一样,具体内容还没想全,但头脑中已经有提纲。比如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二项和第七项,求数列第101项到第200项的和。在具体求之前,头脑中就要先有解题的框架: 设数列首项a1和公差d为未知数,列出两个方程,解出a1、d,由数列通项公式计算前N项和公式—》计算S100和S200—》S200-S100得出答案。这样思路清晰,能提高解题速度。

  5、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通用解法。

  通用解法可以解决相同类型的所有题目,无须再费时间思考。比如线代中的线性方程解法、高数中复合函数的二阶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概率中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等,都是通用解法,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依赖于自己的计算能力,虽然计算复杂,但不用花时间思考。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