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励普教育 > ://m../职业资讯 > 三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正文

三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2023-04-20 10:35:21来源:励普网

关于三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节画相关主题的手抄报有纪念的意义。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手抄报栏目。

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一)

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二)

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三)

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四)

三年级关于清明节手抄报(五)

  【过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其实,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当然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专家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所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有一个“国典”,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从先烈到先贤,先贤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家乡的贤人是家乡历史的灵魂,也是家乡山川的灵魂,他们在家乡都留下了足迹,大家可以到他们的故居、墓园、纪念碑去祭奠,这将是最贴近百姓的乡土教育。

  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再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节日转化而来的,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清明节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而形成的。寒食本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那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人物。

  可见,清明节不仅仅一个“烧”可以涵盖,也不仅仅一个“烧”可以表达。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以一种更文明的新方式来祭奠先人,比如鲜花祭扫,比如网上祭扫等。所以有专家说,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丢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学的说法,就是“基因”不能变。祭奠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只是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但是“基因”要保护和保存好,核心的价值观要保护好。

  所以大家不要有清明节很晦气的想法。

  【清明节为什么禁火】

  在节日里,人们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同时还到野外去祭奠介之推,以寄托崇敬和思念之情。因为寒食节的当日恰巧赶上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清明节禁火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晋文公),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介子推是少数追随着他的人。

  出门在外,按施耐庵老师的话说,那就是:免不得吃癞碗,睡死人床。

  可是对于这么一帮人来说,连死人床也没得睡了。想想看,二三十号人,不是两三号人,讨饭都不好讨,别说找免费房子睡了。

  总之就这么走,一路上尽管辛苦,没好吃没好住,寒冬腊月,正经的风餐露宿,但还算人多好办事,没饿死的没冻死的。

  此段故事见诸正史,《国语》中记载最为详细:“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复于寿星,必获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载之。”

  靠着精神力量,晋国人又走了一程。可是精神这东西是不能持续太久的,饿得发昏的时候,大家再次走不动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前面,竟然有一片小树林。冬天啊,大地整个变得惨黄一片,可是这里竟然有绿色,还有一个小水塘。

  大家挖野菜砍树皮去了,重耳来到水塘边,看着水塘发呆。

  “公子,看什么呢?”介子推问。他在水塘边上挖草根。

  “看看有没有鱼啊,奶奶的,连个癞蛤蟆也没有。唉,现在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了。”重耳叹了一口气,又回头看看那两匹马。没办法,杀马是不行的,还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远呢。

  介子推没有说话,走开了。不多久,介子推又来了,手中捧着一个罐子,罐子里热气腾腾,壶叔烧的水开了。

  接过罐子,重耳大吃了一惊,罐子里不仅有热水,还有一块肉。肉不大,但确实是一块肉。

  “推,哪里来的肉?”重耳惊喜,忙问介子推。

  “公子先吃,看味道怎么样。”介子推没有回答。

  重耳饿得发昏,看见肉都红了眼,当时也不再问了,一口把肉送进嘴里,尽管没油没盐没青菜,那一块肉吃起来那个香啊,那比小时候吃娘奶还要印象深刻啊。

  “真香啊,推,还有没有?给大伙煮汤吃啊。”重耳这时候想起大伙来,忙问介子推。

  “没有了。”介子推说。“没有了?这块哪里来的?”重耳感到奇怪,这是块鲜肉啊,不可能是树上长的吧,是猪是羊是狗,总要有个载体吧?

  “我看公子想吃肉,从我大腿上割了一块下来。”介子推说。

  重耳大吃一惊,这是真的?再去看介子推的大腿,果然血红一片。

  “哇——”重耳吐了,连汤带肉吐了一地。

  “哇哇哇哇——”兄弟们都吐了。

  这个故事就是“割股啖君”,正史没有记载,属民间传说。此后的寒食节与此有关,这里先记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必去深究,无论真假,权且当真。对于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何必非要去证明它们的真伪呢?

  有人说,介子推是割肉不是割股,其实,割肉也好割股也好,都是一样。如今,股市里被套股民割肉割股,祖师爷算起来就是介子推了。

  待到晋国终于安定下来,现在,晋文公需要处理两件当务之急。

  第一件,论功行赏。

  第二件,改革开放。

  两轮论功行赏之后,晋文公还是担心会不会漏了什么人,于是贴出告示,希望有功劳的人自己来陈述,以便做到有功必赏。

  真的漏了什么人吗?还真的漏了。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对了,介子推就是忍痛割肉的那一位。不是股市里割肉,是割自己的肉。

  在晋文公的兄弟们当中,介子推初始地位大致在魏犨之下,排名十位上下。但是他没有明显的特长,因此在流亡过程中始终没有表现机会。而他的性格又比较孤傲,不爱说话,自尊心强,不合群。

  回到晋国之后,别的人都紧跟晋文公,竭力表现自己。可是,介子推回到家中,陪伴七十多岁的老娘。

  一来二去,就把个介子推给漏了。而一块从亡的兄弟们中,介子推又没有特要好的朋友,因此也没有人帮他去提醒晋文公。

  介子推一直在等,可是左等没消息,右等没消息,他是个自尊心超强的人,又不肯像壶叔一样自己去找。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了告示,他替介子推不平,因此他去找晋文公了。

  “哎呀妈呀,我说怎么总觉得漏了人,原来漏了子推啊,真不该啊。”晋文公当时就拍自己脑袋,这年头,能把自己肉割来给你吃的有几个?

  来使请不动介子推,只得回去了。回去一报告,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有意见了。

  “算了,明天我亲自去吧。”晋文公决定亲自去,当面道歉。

  可是,晋文公第二天去的时候,介子推已经离家出走了。不仅自己走了,连老娘都带走了。走之前留言,说是永远离开,找个干净地方,自食其力。

  晋文公急了,心说我是错了,可是你也不能不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啊。怎么办?liuxue86.com晋文公就这么个人,觉得对不起你,就一定要报答你。

  于是,晋文公亲自带领人马去追介子推,抓也要抓回来领赏。一直追到绵上的绵山,听人说介子推带着老娘上山了。晋文公亲自在山下喊话,请介子推下山。可是,介子推说什么也不肯。

  怎么办?这时候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是咱们烧山吧,咱们一烧,他们就得出来。这么馊的主意是谁出的?不知道,总之不会是狐偃。

  晋文公没办法了,甭管什么主意,试试吧。一把火下去就把山给烧了,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也不知道是介子推打死不肯下来,还是大火太大想下来也下不来,总之,介子推就是没下来。

  山烧完了,晋文公上山去看,结果看见介子推母子二人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当时就落泪了,后悔不该听这个馊主意。

  人死不能复活,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之下,改绵山为介山。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到此祭祀介子推。而这一天,正好是清明的前一天。

  而绵山一带后来设县,就命名为介休,就是介子推丧生的地方。如今,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省介休县。

  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命令每年火烧绵山的三天全国禁火,这样,这几天就只能吃凉食了,后来就成了“寒食节”,由于晋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寒食节”很快成为全中国的一个节日。

  清明原本是节气,寒食才是节日,但是由于寒食节紧接着就是清明,因此到后来两者一块过。扫墓原本也是寒食节的内容,后来二节合一,清明节就成了专门扫墓祭祖的节日了。

  古时清明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而清明节之所以要踏青以及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是因为在家里也不能做饭,索性出门游玩野餐。

  寒食节从春秋开始,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来到,扫墓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晋文公命令把介子推母子抱着的那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足下”后来成为古人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介子推,忠心耿耿的性格人士,性格构成了悲剧,但是令人尊重缅怀。晋文公,知错能改而且坚决去改的君主,充满了人性和义气,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那么多英雄追随他呢?怎么能不称霸呢?

  每当清明,也许我们应该认真缅怀祖先们的悲壮故事吧。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