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10:42:35来源:励普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弥撒是什么意思 弥撒相关专辑,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关资料图)
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仪式,那么你想具体知道弥撒是什么意思吗?现在就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弥撒是什么意思 弥撒礼仪”,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外文名:Mass
拉丁文:Missa
所属宗教:天主教
发音:mí sa(注意第二个字为轻声)
名词: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面饼和葡萄酒分别来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以祭祀天主。
释义:弥撒是天主教的宗教仪式。弥撒是拉丁语missa的音译,意思是“聚会,聚集”,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 missa est”,即“去吧,弥撒礼成(此即聚集)”。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是天主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
出处:
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圣教会祭献天主的大礼,其名称来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古代教会举行感恩祭,礼仪结束时,都要向参礼者说:“Ite,Missa,est!”意思是:“去吧,弥撒礼成(此即聚集)!”这样久而久之,“弥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称。弥撒来源于《圣经·新约》的最后晚餐。
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祝福了,把饼、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命令门徒们这样做,来纪念他;晚餐后,耶稣即被交付,受苦受难,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十字架而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了圣体圣事,举行了第一台感恩祭。而他的晚餐祭献和他在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离的。
他把饼和酒分别祝圣为他的圣体圣血,表示他受难死亡.完全倾流了自己的血。从祭献的本质来看,最后晚餐的祭献和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献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离的。教会举行弥撒,便是按照耶稣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献,间接地重演了他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难圣死的大祭。弥撒是圣教会最重要、举行得最多的礼仪。其目的是成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向天主表示钦崇、感恩、祈求和赎罪。教会的主要信仰活动都围绕着弥撒而进行。弥撒是天主教礼仪生活的主体与中心,也是高峰。
教义规则
根据天主教《新约》记载,耶稣在传教3年后,预知自己会被捕弥撒仪式受尽酷刑而死,因此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耶稣升天后,门徒常聚在一起重温耶稣的教诲和举行分饼仪式,后来这两部分成为完整的祭献礼仪。弥撒中,教友透过聆听圣道及参加圣祭,亲身参与耶稣基督自我奉献于天主圣父的大礼。教会初期称为分饼,西方教会604年后始称弥撒。同 Eucharistic Celebration(感恩祭典)。
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据称,举行这种仪式就是重复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献祭。由神父主持该仪式。他宣称,祝圣后的葡萄酒与面饼已变成了耶稣的"圣血"和"圣体"。让参加祈祷的信徒分食面饼。信徒们认为,吃了耶稣的圣体,就可以获得天主的恩宠,又认为食圣体可收永生赎罪之效。教徒参与这种仪式的行为称作"望弥撒"。
在中世纪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才可以主持弥撒。并且只使用拉丁语主持弥撒。后来经过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改革。天主教中的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特色的礼仪来举行弥撒。而在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各派,除英国圣公会高派教会外,一般不采用弥撒礼仪,而是保留了圣餐。
宗教服饰
神父、主教举行弥撒,必须穿着祭服。参礼的执事及辅祭员也都需着礼服。
神父做弥撒时,先在更衣室穿上“长白衣”,佩上“领带”,再穿上“祭披”。祭服须祝福后才能使用。“祭披”有两种式样,一是“罗马式”,一是“哥德式”。罗马式是背后、胸前都有下垂的一幅,双臂不被遮盖,行动便利,比较普遍。哥德式是一件大圆衣,双臂遮在里面,外观上比罗马式古雅大方,须质料柔软,才不妨碍行动。“祭披”背部胸前通常绣着十字圣号或其它象征祭献的标记。
执事穿“长白衣”,“领带”挂在左肩上,斜向右腋下,表示与主祭不同。
辅祭员穿“小白衣”,在盛大的礼仪中,也可穿长白袍,系腰带。
主教的祭服,除“长白衣”、“领带”、“祭披”外,平时头带紫色“小帽”;举行大礼弥撒时,头戴“高冠”,手执“权杖”,右手无名指戴“权戒”。
祭服的颜色及意义:祭披和领带随着弥撒的内容及礼仪的意义而更换颜色。其颜色有白、红、绿、紫、黑。白色表示喜乐、洁净,用于耶稣(除耶稣受难外)、圣母、天神、精修圣人的瞻礼及圣诞期、复活期的主日和平日;红色表示热爱、牺牲、壮烈,用于耶稣受难、圣神降临及殉道圣人瞻礼;绿色表示希望、生命,用于常年期的弥撒;紫色表示悔罪、刻苦、补赎,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也可用于追思弥撒;黑色表示哀悼,用于追思亡者弥撒。此外,还有金色,可以代替白色、红色、绿色,也可在大瞻礼上使用。
宗教仪式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进堂式或进台式
二、圣道礼仪,主要是诵读《圣经》和由神父讲道。
三、圣祭礼仪,为祝圣面包和葡萄酒和领圣体、圣血,以一小块饼和一小口红葡萄酒作为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吃了以后就和耶稣同在,获得救赎。
四、领圣体礼
五、礼成式一般每个星期日都会在教堂做弥撒,逢到重大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会做大型的弥撒,并接受教徒的奉献。基督教(新教)除了圣公宗和部分路德会以外,仪式没有那么隆重,只是一般崇拜,牧师根据当时当地的新闻依据《圣经》讲道,也会领圣餐。
弥撒的结构
一、进堂礼
弥撒开始时,全体站立,咏唱进台咏(进堂圣歌)[3] ,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进祭台。
致候礼
主祭者带领信众划十字圣号,并可简略地介绍本日弥撒。
忏悔礼
主祭者引领全体信众向天主认罪,并恳求天主赦罪。
求主垂怜经
信众重复主祭者或领经员的“上主求祢垂怜”、“基督求祢垂怜”、“上主求祢垂怜”。
光荣颂
全体颂念或咏唱:“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主、天主、天上的君王,全能的天主圣父,我们为了祢无上的光荣,赞美祢、称颂 祢、朝拜祢、显扬祢、感谢祢。主、耶稣基督、独生子;主、天主、天主的牧羊犬,圣父之子;除免世罪者,求祢垂怜我们。除免世罪者,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坐在圣父之右者,求祢垂怜我们;因为只有祢是圣的,只有祢是主,只有祢是至高无上的。耶稣基督,祢和圣书,同享天主圣父的光荣。亚孟。”
集祷经
因应当天的弥撒,主祭者读出祷文,信众回应:“亚孟”。
二、圣道礼仪
宣读圣经
分为读经一和读经二(常见于主日及重要庆节),读经一后有“答唱咏”,读经员和信众以领答方式进行,经文选自圣经的圣咏集。遇有两篇读经时,读经一多选自旧约(复活期选自《宗徒大事录》),读经二多选自新约中的保禄书信、公函或若望默示录。
福音前欢呼
全体起立欢呼唱歌咏,常用“亚肋路亚”;四旬期内则以其他歌咏代替。
宣读福音(六品在宣读福音前需请求主祭祝福)
主祭者或六品(执事)说:“愿主与你们同在”,信众回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主祭者读说:“恭读...福音”,信众回答(同时于额、唇和胸前划小十字):“主,愿光荣归于你”。主祭者或六品即宣读当天的福音。
讲道
主祭者或六品向信众宣讲道理
信经
全体会众共同咏唱或诵念尼西亚信经,在复活节到圣神降临节则会选用宗徒信经。
信友祷词(Oratio universalis)
主祭者说完引言后,就会由执事或读经员说出一些祈祷意向,然后每个意向后说:“为此,我们同声祈祷。”主祭者最后会邀请会众祈祷,并作祷词的总结。
三、圣祭礼仪
奉献礼
信众坐下,喝血颂唱奉献咏,同时收集“弥撒献仪”(奉献)。主祭者准备稍后的圣体圣血。主祭者偕同信众祈祷希望天主收纳各人共同奉献的圣祭。
感恩经
主祭者和信众共同颂谢天主、欢呼赞美天主圣名、为教会、生死者及诸圣祈祷,并进入以下程序。
成圣体圣血:主祭者覆述圣经经文,呼求圣神,祝圣祭台上的饼酒,使其成为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信众于祝圣后欢呼期待基督光荣地再临。圣三颂:主祭者颂念光荣天主圣三的祷词,信众回应“阿们”。
天主经
全体共同咏唱或诵念天主经,外加平常祈祷省略的“天下万国,普世权威,一切荣耀,永归于祢”。
平安经
全体互祝在主内的平安
领圣体
参与弥撒的天主教徒前往祭台前领取圣体(或圣血)
个人领圣体后可作默想和祈祷,之后全体祈祷感谢天主。
堂区报告
宣布教区、堂区的通告,或教友应知的事项。
四、礼成式
主祭者在弥撒最后,全体站立,主祭者对会众进行降福礼,并派遣参与弥撒者向世人传播福音。所有仪式结束后,主祭者宣布:“弥撒礼成”,全体答:“感谢天主”后咏唱礼成咏(礼成圣歌),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出祭台,会众解散。
弥撒相关歌曲
弥撒是2002年问世的一首音乐,最大特点是节奏震撼,多被当作背景音乐广泛应用于电影或视频等领域。
弥撒 (The Mass)是2002年问世的一首音乐的名字,曾被误传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战歌(panzerlied)弥撒因为其节奏震撼,所以被很多电影、视频当作背景音乐使用。
弥撒相关专辑
《弥撒》是Era创作的专辑。
英文原意为“时代、世纪”,这是一个风格与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团)接近的音乐团体,法国音乐家Eric Levi是ERA这个谜样的音乐计划的执行者,青少年时期的他在滚石合唱团、齐柏林飞船的摇滚革命感召下,见识到了音乐改变世界的力量,1977年,Eric在巴黎组成Shakin’ Street乐团,乐团在陆续与The Clash、Generation X、Black Sabbath、Cheap Trick、Journey、AC/DC等乐团携手巡回欧、美,就在闯出名号之际,1981年,Eric宣布乐团解散,独自前往纽约,全然投身音乐制作的行列。
旋律是神秘的,节奏是震撼的,合声是神圣的,在ERA的国度里,音乐超乎了视听的想像极限,波澜壮阔的歌咏着远古世代的传奇,同时也汇聚成一股心灵共鸣的信仰力量,引领人类远离尘嚣,迎向世外桃源。